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

特大城市 稱號背後的思考

“特大城市”的標簽雖然“高大上”,但我們不應驕傲,而是應努力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以解決“特大城市”背後的問題。

一本振經

文/廣州日報記者夏振彬

上周,朋友圈的小夥伴們又激動壞瞭。國務院印發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明確瞭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按照“新國標”,廣州、深圳將成為“超大城市”,佛山則在“特大城市”之列。

“從今天起請叫佛山特大城市”,“大傢好,我來自特大城市——佛山!”類似標題的文章在朋友圈裡流傳,網友也表示莫名地“倍兒爽”,心裡騰起自豪感。確實,“特大城市”聽上去就很給力。

其實,佛山屬於“特大城市”已經很多年。根據2010年的劃分標準,城區人口超過100萬就能進入特大城市行列。如今門檻提高,過百個城市被摘掉瞭“特大”的帽子,而佛山則繼續穩居“特大”之列,這值得為之振奮——但其實也應“自省”一下。

盡管特大城市的稱號可以為佛山的發展加分,吸引更多彰化汽車貸款信貸年息投資、人才,甚至更多政策傾斜,但是,城市並非越大越好已是基本的共識。不可否認,大城市就業機會多、發展空間大、基信貸基隆市中正信貸信用貸款房貸利率任何問題免費諮詢礎設施好、公共服務全,但與此同時,城市越大,往往意味著“城市病”越厲害,從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就業困難、資源短缺到社會治安等,每一個都是棘手的問題,也考驗著特大城市的社會治理能力。

有研究表明,200萬人口到500萬人口之間的城市是最符合規模經濟的,從效率的角度來說可能是最合理的。所以,筆者認為,特大城市的標簽雖然“高大上”,但更應該成為一個提醒,提醒我們再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以解決這背後的難題。

畢竟對於一座城市而言,重要的不是大小,而在於是否宜居;不是人口多少,而在於生活在其中的人,能否感受到滿滿的幸福。



新聞來源http://fs.house.sina.com.cn/news/2014-11-24/08435942447113781956597.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ateurhtfi4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